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

對燕燕姐的幾個疑問

10月23日 - 中國報「人人咖啡館」

燕燕姐說,去年國內遊客達1億1500萬人次,但本地華裔遊客只佔20%,還打算和媒體集團合作,推出中文旅遊節目,以刺激華族在本地的旅遊率,還說民眾只想著到國外旅遊。
 
燕燕姐這番話,算不算在責怪華族不熱衷在本地旅遊?華裔,難道真的不熱衷本地旅遊嗎?不知道你們是不是也和我一樣,很有興趣知道燕燕姐的數據,到底是怎么計算?
 
1億1500萬人次的數據,又是怎么記錄得來?是根據旅遊勝地入門票,還是酒店入住率?售票處有記錄入場遊客是什么民族嗎?如果旅遊內容不包括到需要給入門票的地方,算不算本地旅行?還有,如果是一日游,或沒入住酒店,還算本地旅行嗎?
 
“本地旅遊”的定義是什么?一定要有什么消費才算旅遊?華裔的旅行一般上比較喜歡品嚐當地風土美食,特別是那些路旁原汁原味的佳餚,這種美食旅行團算不算本地旅遊?
 
1億1500萬的遊客人次,有沒有包括這些餐館和檔口?相信華裔一定給這些飲食業帶來很大經濟刺激吧?

 
華裔只佔一個馬來西亞總人口的24%左右,能夠有20%本地旅遊,不是已經很好嗎?這不是已證明80%華族在本地旅遊嗎?難道要華裔的比例超過24%,才算理所當然?其余的4%,也不一定是到外國旅遊,也許是因為沒錢,或沒時間去旅遊。
 
推出中文旅遊節目,真的能夠刺激華族參與本地旅遊嗎?有沒有一些更加實際的措施?剛剛出爐的預算案,有哪些有助本地旅遊的?很多公司都會辦公司旅行,旅遊部有沒有打算向首相提議,凡辦本地旅遊團的公司,能夠扣稅或津貼什么的?
 
為了刺激本地旅行,旅遊部有沒有打算減低國內航班,和各類交通費的措施?旅遊部又有沒有要求本地酒店業者,給予本地遊客什么特別優惠?
 
本人父母已經退休,沒有入息,單身的我是家裡唯一經濟支柱,這些年來為了應付各樣開銷,已經苦不堪言,也沒有能力帶他們去旅行。對我們這種草根階級的人而言,即使是本地旅行,還是一件很奢侈的事,所以想對燕燕姐問一個個人問題──旅遊部有什么計劃,可以讓草根階級的人民,也能圓可以帶家人去旅行的夢?

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

哪個州屬治安最好?

10月10日 - 中國報「人人咖啡館」

儘管林首長已針對柔佛治安課題道歉,也不知道這事件是否已告一段落?

不過,這讓我有一些疑問──到底誰才有資格斷定一個州屬或地區的治安好不好?是管理那裡的政府,還是在那裡生活作息的人民?一個地區的治安,要怎樣才算得上好,或壞?


我的家曾遭小偷光顧,事發當晚在警察局報了案,那時才知道原來即使報警,警方也不會像電影般派人來檢查事發現場。然后我們一家每天都過著弓杯蛇影提心吊膽的日子,常睡到一半聽到一些聲音就會醒來看看,不知道我的家人和鄰居有沒有資格說我們居住的地方治安不好?


我曾親眼目睹走在我前面的女同學,被一輛汽車窗口伸出的雙手搶去手袋,那女同學撲倒在地,眼鏡跌破。還有我的阿姨被搶過錢包好幾次、舅舅的車在公共停車場被偷等等事件,當我們本身和身邊人都經歷罪案,身為平民的我們有沒有資格說身處的地方治安欠佳?


到底治安好的定義是什么?無風無浪就算平安?認為治安好的人,是不是只要自己和身邊人不曾遭遇厄運,就是好?那么有保安人員保護出入平安的達官貴人,這個社會是不是天下太平?真正的平安,難道不是人民不需要戰戰兢兢安然生活?


相信世界找不到零罪案的領土。如果公開說哪個州屬治安不好,是一種禁忌,那么請問在一個馬來西亞里面,哪個州屬最安全?有哪位政治人物敢站出來說,他管理的那個地方治安最好?相信國人都嚮往在那個地方安居樂業吧?


有人說,有黑暗才顯得出太陽的光亮,有盜賊才能顯示出警察的重要性。不知道這句話是否適用于一個馬來西亞的社會?如果一個馬來西亞的治安很好,還需要那么多警察幹什么?如果一個馬來西亞的治安不好,警察又要如何顯示他們對這個社會的重要性?


生活安寧,是人民最想得到,也是最基本的生活需要。大選快來了,有沒有政黨敢對人民許下“安居樂業”的政治承諾?或者政治人物都認為沒有這個必要,因為他們一直認為我國的治安已經很好?

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

成績不好就禁止考試?

10月3日 - 中國報「全民聊天室」

因為怕整體的成績會被拉低,校方禁止成績不好的學生考試。校方這么做,算不算是為了成績不擇手段?校方這么做,到底是好勝,還是怕輸?難道這是所謂的教育嗎?

請問一個學生接受教育后不進行測驗,那么他們能順利畢業嗎?在沒有進行考試的情況下升學,他們的學術能夠被認同嗎?他們,還有前途嗎?

考試的目的是什么?就是對學生的學術作出評估的一個指標,即使成績再差,也有個分數做指標吧。如果連考試的機會都沒有,就指那個學生會考不好,不是太好吧?如果那個被禁止考試的學生正是你的孩子,你有什么感受?

成績評估只是教育的一個工具,可惜校方卻因過分重視這個工具,禁止學生考試,這豈非偏離教育原本的意義嗎?到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不是只是為了成績?

如果學校的整體成績很好,背后的原因卻是只有成績好的學生報考,這還算是一間好學校嗎?為什么不干脆只讓成績最好的那個學生去考?這不是自欺欺人嗎?

身為家長的你們,還敢不敢把你們的孩子送到這些只顧成績,不顧學生感受的學校學習?如果這事件正好發生在你孩子就讀的學府,你的孩子又剛好屬于成績比較不理想的一群,你會不會擔心?

教育部副部長已承諾會針對這事件進行調查,不知道這事件什么時候才能真相大白?如果證實事件是真的,不知道教育部會對有關校長採取什么行動?或只是要求家長和校方來一場和解會談,然后在大團圓結局后不了了之?

教育局會不會在將來,擬定所有學校不能禁止學生考試的條例?如果不這么做,又怎能保證類似事件不會再發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