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

大馬卡到底有多少用途?

11月20日 - 中國報「全民聊天室」

2001年9月推出“大馬卡”,也叫“政府多用途智能卡”,至今已經8年了。當初說好這種身分證是可當作駕駛執照,也可當作電子錢包來使用,交付交通費等等的,但是到了8年后的今天,這些都有實踐嗎?

是否今天的大馬人,都已經忘記了,當初推出大馬卡的理念呢?怎么都沒人再去追究和探討這個問題呢?是否大家都已經不再期望,大馬卡會再有什么可方便自己的用途了?

現在大馬卡最主要的用途,還是用來當作身分證吧?除了去公積金局,可用來檢查戶頭存額,暫時真的想不到還有什么用途?也許大馬卡方便到一些政府機構和銀行,用來核對人民的資料,但是大馬卡對人民本身,又有什么用途誰能夠告訴我,現在的大馬卡,是有什么更加實際,又可以方便人民的功能呢?

如果大馬卡真可當電子錢包使用,政府不是可以防止偽鈔的威脅,不必再像幾年前停止使用一令吉硬幣一樣吧?人民不用帶那么多錢上街,也不會有那么多搶奪案件吧?如果真的可以取代駕駛執照,和其他文件,大馬人的錢包也不需要那么沉重吧?

當初是哪位國家領袖在提倡這項措施呢?這項措施到了今天,算不算失敗呢?目前又是哪位國家領袖,在跟進大馬卡的未來發展呢?一個馬來西亞的公民,會否以大馬卡引以為榮?如果被外國朋友問到,大馬卡到今天有什么用途時,又應該如何回應呢?

也不知道這篇文章刊登出后,可以引來多少共鳴?當局又會不會重新檢討大馬卡的用途?還是讓人民漸漸遺忘當初推出大馬卡的理念?

到底割了些甚麼?

11月12日 - 中國報「全民聊天室」

“你割未?”是一家網絡公司的宣傳口號。

不知道你們會不會遇到類似的情景──許多看過這個廣告的朋友,一見面就問“你割未?”于是,“你割未?”漸漸成為近日最熱的見面打招呼語。如果單從宣傳方面來看待,這算是一個很成功的廣告吧?因為它已經引起許多人關注。

“你割未?”

割?

割些什么?

“你割未?”很多人聽了后,都會很好奇到底是割了什么吧?一些沒有接觸互聯網的老前輩,也很好奇問:到底是割了些什么?

我腦海中馬上聯想到的就是“割包皮”,也就是一些宗教的“割禮”。不知道你們會不會和我有一樣的聯想呢?如果有一樣的聯想,就證明我是正常的吧?除了割包皮,也很難聯想到在我們日常生活會割些什么吧?

在一個馬來西亞里面,凡牽涉到宗教課題,都算是極度敏感吧?怎么廣告負責人會那么勇敢?
也許現在的政治人物都很忙吧?誰也沒有對這則廣告有意見?還是因為這則廣告根本就沒有問題?

如果真的沒有問題,不知道當政治人物被人問“你割未?”時,會有什么反應?

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

寺廟乞丐特別多?

11月3日 - 中國報「全民聊天室」

農曆9月是大馬華人的民間信仰九王爺誕辰,年年都有許多善信前去膜拜,有人去吃素,有人去擺檔口做生意,也有人去觀看寺廟預備的表演,當然也看見許多乞丐在寺廟門外行乞。

我國有許多寺廟,甚至旅客非常多的寺廟,都有許多乞丐在寺廟外行乞,也不知道算不算“正常”現象?寺廟管理人員,到底有沒有做些什么,來幫助這些乞丐?為什么寺廟不動用善信的獻金,幫助這些乞丐呢?寺廟本身任由乞丐在門外行乞,不會被視為沒同情心嗎?

不知其他宗教場合,又是否有類似情況?有的,他們又是怎么處理?無止境地施捨,不怕助長歪風嗎?還是讓乞丐在門外行乞,是為了製造機會讓善信行善?難道信仰的精神,就是這么一回事?

廟宇是讓善男信女供奉信仰的地方,不知道會有多少善心人事,慷慨解囊捐助窮人?其實單憑憐憫心去施捨乞丐,真的可以完全幫助到對方嗎?為什么不直接的瞭解乞丐的狀況和他們的需要,然后幫助他們尋找相關的福利單位幫助呢?

在外國遊客特別多的寺廟門外行乞,外國遊客又會怎么看待一個馬來西亞呢?他們會不會認為大馬是一個很貧窮的國家,而政府又沒有做好本分去幫助窮人呢?

旅遊部長黃燕燕又有什么措施來應對呢?還是繼續不正視這個問題呢?婦女,社會和家庭部長,又會否勸勉寺廟成立福利機構,去幫助前來行乞的乞丐呢?還是要讓這種現象繼續的發展呢